近日,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公布了《2013年第四季度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目前,我市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最为严重的三个职业是保险业务人员、翻译和电焊工。 昨天,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,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已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型,中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和研发型人才尤为缺乏。 “这个报告能反映一定问题,去年在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登记的招聘岗位是16.52万人次(包括同一岗位多次登记在案),求职人数是16.64万人次,最终达成意向的只有4.24万人,市场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。就目前用人市场的情况来看,我市对高技能人才和一线操作工的需求比较旺盛。”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鲍晓峰主任说。 从我市最近几场大型招聘会不难看出,专业技术人才是市场的“抢手货”。保险业务人员缺乏其实是销售行业人员整体缺乏的一个侧面。因为流动性大,常年招人却常年缺人,缺口大是社会共性,而不是我市独有的问题。翻译在我市还是一个冷门行业,专业语言人才匮乏。 电焊工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,对技能要求高。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,技术往往达不到要求,用人单位不敢贸然使用;年纪大点的又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。很多企业对年轻员工进行技能培训,但是学成之后大部分员工选择跳槽,耗费企业资源。我市用人市场长期出现电焊工缺口,即使给出3500元—5000元的工资,情况也没有好转。 “随着我市‘三新一高’产业的发展,研发型人才也出现巨大缺口。”鲍晓峰去年多次前往企业调研,发现我市高技能人才和研发人才成为企业急需人才。 为了解决人才紧缺问题,近年来我市很多企业积极寻求与外地高校合作,从高校引进高技术人才,以高薪、高额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留下。但是由于我市生活条件、居住环境的局限性,很多人在企业指导一段时间后,最终还是会回去。还有很多企业倾向于在内部培训人才,但是短期内无法见成效,目前只能依赖引进。每年夏季,我市不少企业都会与高校接洽,外出举办招聘会招聘专业人才。 “其实人才紧缺和我市的经济实力有关,我市的软、硬件配套都与大城市存在一定差距。”鲍晓峰认为,“只有不断发展经济,才能吸引更多的本地和外地人才投身港城建设。” |